学科大事记

学科大事记

首页 > 学科大事记 > 正文

70天·70年丨2000年历史回顾

时间:2025-08-06 点击:

1955-2025,吉林大学工学学科与国同行七十载!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急需到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前沿,一代代吉大工学人以匠心铸就辉煌,用实干书写担当。为致敬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策划“70天·70年”主题活动,每日解锁一载光阴,重温学科发展的大事记,再现那些“从0到1”的突破、名师风范与学子风华!


二〇〇〇年

一月

1月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高校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名单”,其中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

1月13日,《长春日报》报道学校汽车专业毕业生供需比例高达1:20。

1月28日,由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组织的首批“长春名人”“长春知名人士”名单正式公布,在“长春名人”中有陈秉聪、宋玉泉、郭孔辉3位院士;在“长春知名人士”中有马成林、杨兆升、陈塑寰3位教授。

为加快推广科技成果,拓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渠道和范围,学校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

三月

以陈塑寰教授主持的“211工程”标志性成果建设项目“结构动态设计理论研究”为技术依托的大吨位系列化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搅拌成套设备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并列入1999年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

四月

4月29日,由学校和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项目“液化石油气125四行程踏板摩托车开发”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并通过鉴定,开创了国内开发液化石油气125四行程水冷踏板式摩托车之先河。

五月

2000年学校新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

学校管理学院情报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成为国内由高校独立开办的两个情报学博士授权点之一。

六月

6月5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1号)精神,教育部决定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同时撤销原五校的建制。新的吉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决定任命吴博达同志为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书记,宫志忠、王守实、韩晓峰同志为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刘中树、李玉林(正厅级)、任露泉(正厅级)、张福良、张文显、裘式纶、李殿富、孙春林、赵连普同志为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赵连普同志为中共吉林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书记。任命刘中树为吉林大学校长,李玉林(正厅级)、任露泉(正厅级)、张福良、张文显、裘式纶、金硕、李殿富、孙春林为吉林大学副校长,马飞为吉林大学总会计师。

6月12日,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五校合并大会在南区体育馆举行。新吉林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的一所覆盖哲、经、法、文、史、理、工、医、管9大学科门类,拥有55000多名师生员工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吕福源,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省委副书记、省长洪虎,以及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等部、省、市领导出席了大会。

6月20日,第三次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新吉林大学的原吉林大学校区、原吉林工业大学校区、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区、原长春科技大学校区、原长春邮电学院校区成立相应的工作委员会和校区管理委员会。任命:许长盛为中共吉林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校区党的工作委员会书记,王庆年为副书记(兼);王庆年为原吉林工业大学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许长盛(兼)、任先玉为副主任。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中期检查评估专家组对学校“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进行中期检查。专家组认为该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为主线的机械基础系列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智能CAD创新中心、机械精度教学管理软件、机械组合实验等,中期建设成果显著,形成特色。

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七月

7月1日—2日,原吉林工业大学校区为2000届1624名毕业生举行欢送仪式,校区党工委书记许长盛参加欢送仪式。学校安排25辆大客车保障学生顺利安全离校。此前还在车下谈笑风生的毕业生,在汽车开走时,已是满含热泪,师生洒泪分别场面让人动容。

7月10日,杨兆军教授主持的吉林省科委青年基金项目“应变式微小孔扭矩测量仪”通过鉴定,该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月12日,吉林大学第四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原吉林工业大学校区为吉林大学南岭校区。

7月14日,南岭校区召开网上招生工作会议,确保首次网上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南岭校区《情报科学》杂志被确定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

曾经为创建、发展原吉林工业大学做出卓越贡献的饶斌、盛坚夫、魏震、梁绪修、黄叔培、陈泽世、甘朋文、王占恒、方理升、赫洵(李复)、魏跃川、戴桂蕊、李宗海、徐迺祚、杨克刚、陈伊通、沈景明、郑大本等多位已故老校领导、老红军老干部、著名教授,被收录由《东北人物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辑、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东北人物大辞典》一书。

八月

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

管理学院蔡莉教授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批复同意筹建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岭校区《情报科学》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选用为来源期刊。

8月24日,南岭校区测试中心张兰义教授主持的横向课题“滚型车轮、轮网、轮廓测试仪”通过鉴定,该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九月

2000级学生入学,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长春晚报》《城市晚报》等新闻单位对南岭校区迎新工作进行采访报道。

9月8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姜启川教授被选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铸钢及熔炼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0月16日,南岭校区民建支部被授予民建“全国先进集体”。

十二月

12月9日,南岭校区民革支部被省民革评为“先进支部”。

12月12日,吉林省车辆综合性检测中心站在学校交通学院成立。同时,学校交通学院车辆智能化检测系统问世,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交通学院杨兆升教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新增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授予权。

电话:0431-85095770

传真:0431-8509544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邮编:130025

吉林大学公众号

东区事务办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