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大事记

学科大事记

首页 > 学科大事记 > 正文

70天·70年丨1992年历史回顾

时间:2025-07-29 点击:

1955-2025,吉林大学工学学科与国同行七十载!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急需到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前沿,一代代吉大工学人以匠心铸就辉煌,用实干书写担当。为致敬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策划“70天·70年”主题活动,每日解锁一载光阴,重温学科发展的大事记,再现那些“从0到1”的突破、名师风范与学子风华!


一九九二年

一月

学校开始筹划进入“211工程”建设项目。

二月

2月22日,学校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三月

由汽车工程学院内燃机系与中国地面设备总公司等单位共同合怍研究开发的“JZ—A型机油增效剂”,荣获1991年度国家星火二等奖,这是学校首次获该项奖。

机械电子工业部1991年度科技进步奖评选揭晓,学校有10项科研成果分获二、三等奖,占部属高校获奖总数(部属高校获奖总数为44项)的23%,居各高校之首。

学校首次举办辅修第二专业的本科班试点,试办了涉外企业管理和工业外贸两个专业的辅修班。

周振丰主编的《焊接冶金与金属焊接性(第二版)》和王宝玺主编的《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第二版)》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甘永利主编的《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系列教材获全国机电类优秀教材二等奖。

首次开始实施“尖子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工作,确定15名研究生为尖子生。

3月7日,中共吉林工业大学委员会党校正式成立。

3月25日,机械工程系8930班学生周贺被市委宣传部、市委高教部授予“爱民优秀大学生”光荣称号。

3月29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三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奖名单公布,汽车工程学院吕振华副教授获“青年教师奖”(研究类),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继副教授获“青年教师奖”(教学类)。

四月

4月1日,机械部副部长张德邻来学校视察。

4月7日,1992中国长春电影节组委会宣布节徽确定,设计者是汽车工程学院造型设计系8909班陈益群同学。

4月8日,电教中心与东丰家用电器长共同研发的LDZ系列录像电池产品通过鉴定,技术性能达到80年代末期先进水平,填补了系列产品空白。

4月15日-18日,1992年吉林省大学生“大通杯”乒乓球邀请赛在学校举行,学校男队获冠军。

4月19日,《光明日报》刊登人物通讯《“我应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尽力”——记旅德进修生蒋青》。

五月

5月4日,周贺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5月7日,学校举行交通学院成立大会。

5月9日,《长春日报》第一版刊登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周贺的专访——《在总书记身边》。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学校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周贺的先进事迹。

六月

6月4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发表周贺事迹。

6月5日-6日,在长春市大学生运动会上,学校蝉联团体总分冠军。

6月6日,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播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周贺等10名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专题片。

由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任纯祥副教授等承担的的吉林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课题《民主社会主义评介》通过省级鉴定。这是吉林省首次组织专家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也是学校建校以来第一次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6月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庄继德、高延龄教授当选(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程悦荪教授被聘为(农学)学科组成员。

6月21日,研制的我国第一台电焊机测试仪,在四平市投入使用。

七月

7月31日,内燃机研究所与吉林工学院、一汽制泵厂共同研制开发的“车用内燃机三泵性能综合测试系统”通过鉴定,该测试系统属国内首创,居国内领先水平。

八月

经机电部批准,地面机械仿生技术开放实验室建立,负责人为陈德兴、任露泉。

8月16日,《光明日报》发表人物专访,题目为“为‘澳星’发射尽心意——访计算力学专家陈塑寰”。

8月19日,《光明日报》第二版刊登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事迹,介绍连建设事迹文章的题目为“敢攻世界尖端理论”。

8月20日,《中国青年报》第三版介绍“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连建设的事迹,题目是“连建设,金属塑性研究的佼佼者”。

8月28日,由金属材料工程系金工教研室与长春切割机床厂联合研制的卧式弓锯床通过省级鉴定,该锯床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九月

9月10日,机械电子工业部“第二届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奖”评奖结束,赵继荣获特等奖,申桂香等7人获优秀奖。

9月12日,由汽车工程学院内燃机专业和长春汽车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科委项目《解放CAl41载重汽车改造成燃用高比例甲醇的技术研究》通过鉴定,该项目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十月

学校有16名同志被机械电子工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还有20名青年教师被机械电子工业部评为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公布了1992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学校有5项研究成果获奖。

10月7日,中国工程与农业机械进出口公司在学校设立CAMC奖学金,创新了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又一途径。

10月15日,由汽车工程学院承担的国家教委博士基金项目——“骆驼越沙机理的研究及其在越野车辆上的应用”通过吉林省教委鉴定,该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0月18日,1992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学校有7项成果获奖。其中,4项成果获银牌奖,3项成果获铜牌奖。

10月22日,学校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爱民优秀大学生周贺事迹为故事原型拍摄的电视专题片《燃烧的爱》在长春市第三届党员教育片评比中,获唯一的一等奖。

十一月

11月11日,1992年度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揭晓,于骏一等人的“机械加工振动的诊断、识别与控制”获甲类一等奖;宋玉泉等人的“超塑性变型唯象力学理论及成形规律的一些研究之二”、陈秉聪和任露泉等人的“脱土机理的仿生研究”,连建设等人的“金属塑性屈服、失稳与断裂的理论研究”获甲类二等奖。

11月25日,在首次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继续教育学院被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教先进单位”称号。

十二月

学校被评为机电部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12月6日,《光明日报》以“我国汽车工业研究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葛安林研制成功‘傻瓜传动’装置”为题,介绍汽车工程学院葛安林教授研制的“车用机械自动变速器”在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银牌奖。

12月7日,全国优秀教材结果评选揭晓,王宝玺的《汽车拖拉机制造工艺学》等3种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12月8日,学校首届大学生科技节闭幕,有12项科技成果与厂家达成意向性协议,期间省市领导到会参观,活动得到《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12月12日《中国教育报》、12月20日《中国机电报》均在第一版报道了校医院改革情况,题目分别为《吉林工大医院改革出效益》《吉林工大医院向服务经营型转变》。

12月28日,吉林省教委、省外事办召开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学校被评为先进集体。

电话:0431-85095770

传真:0431-8509544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邮编:130025

吉林大学公众号

东区事务办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