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2025,吉林大学工学学科与国同行七十载!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急需到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前沿,一代代吉大工学人以匠心铸就辉煌,用实干书写担当。为致敬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策划“70天·70年”主题活动,每日解锁一载光阴,重温学科发展的大事记,再现那些“从0到1”的突破、名师风范与学子风华!
一九九〇年
二月
管理学院交通运输管理系与沈阳军区后勤部军运部共同研制的“汽车驾驶员适应性检测仪”获1989年度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2月23日,农机工程学院农机系承担研制的“BLF-A/B型气吹播种机风机”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填补了国内气吹播种机专用风机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月27日,《光明日报》以“吉林工大兴办教学-科研-生产型科技企业”为题,报道学校如何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为社会服务。
2月28日,由汽车工程学院内燃机研究所承担的中汽联“492汽油机燃烧系统改进”课题通过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三月
学校承担的大庆石油管理局客运公司和运输公司的“机动车驾驶员人体适应性检测系统”通过验收,并运到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客运公司和运输公司安装调试。
由汽车工程学院与松辽汽车厂联合开发研制的0.7吨轻型越野车在北京受到军委、国家计委、总参、总后等好评。
农机工程学院研制的国家民航局重点项目“运五飞机FB-85型播撒器”,荣获国家民航局1989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应用理科部生物力学系、白求恩医科大学三院急诊骨科及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工厂合作研制的“膨胀加压髓内针”,继1989年荣获长春市第三届发明与革新一等奖后,又获国家发明专利。
3月5日,由农机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系承担的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项目“转筒式增氧机试验研究”课题通过部级鉴定。
3月10日,汽车工程学院研制的“汽车拖拉机、农用柴油机用高效散热器传热及流阻特性系列的研究和优化”课题通过鉴定,该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
四月
4月17日,内燃机研究所承担的机电部课题“柴油机进排气系统优化研究”通过鉴定,其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五月
由汽车工程学院内燃机系与长春汽车研究所共同研发的第一台国产甲醇燃料汽车投入示范运行,标志着我国甲醇燃料和甲醇车辆开发研究进入重要阶段。
5月12日,由应用理科部光电教研室与中国人民解放军207医院共同研制的YSP-1型分光式光纤探头皮肤测试仪通过鉴定,该仪器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六月
学校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妇女委员会。
6月13日,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6月21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与长春市特立高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出的DF-1型电脑仿生治疗仪通过鉴定。
6月29日,中国发明协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五次发明展览会上,学校共获奖牌24块,列全国高校之首,并被中国发明协会吸收为两个基层团体会员之一。
七月
7月10日,设在学校的吉林省汽车发动机节油与净化技术检定站,通过计量认证,取得汽车节油、汽车排气净化、汽车噪声的技术认定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法律资格。该检定站是吉林省汽车节油和净化技术的技术认定和产品质量监督的唯一授权部门。
7月16日-20日,在首届东北地区发明展览交易会上,学校教师发明的采集器“脉冲式多功能数据”“新型非金属覆盖层芯撑研究”“多功能逆变式节能弧焊机”“运动员心理素质电脑测试仪”“车用气—气换热管式采暖装置”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同时被授予“伯乐奖”。
7月19日,学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先进学校”光荣称号。
八月
8月16日,焊接教研室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电脑型焊接电机”通过鉴定,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九月
经过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及校领导审定,学校从50多个校徽征集设计方案中,选定汽车学院车身系教师马芳武的校徽设计方案。
9月10日,学校与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联合举办的汽车、车身和拖拉机3个专业人才进修班结业典礼举行。

9月25日,在学校建校35周年之际,部分校友所在单位向学校赠送—批教学科研设备。在赠送仪式上,济南汽车总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江西汽车厂分别向学校赠送黄河牌汽车1辆、JL1065联合收割机1台、江西五十铃汽车2辆。赠送教学科研设备的还有,四川汽车制造厂赠送的承载能力13吨带轮边减速器和轴间差速器的中驱动桥1台,承载能力13吨带轮递减速器的后驱动桥1台,引进法国技术重型汽车动力转向油泵和转向器各1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赠送斯太尔发动机1台;机电部工程农机司和长春拖拉机厂赠送约翰·地尔II3D型拖拉机解剖模型1台。
十月
10月4日,由学校与西安电路所合作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热处理炉自控系统》课题通过鉴定,主要技术指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10月20日,在全国第五届发明展览会上,由葛安林、武文治、罗邦杰等发明的“车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荣获金牌,并获得交通部设立的大奖“通明杯”,这是吉林省参展的40余项发明中获得的唯一一块金牌。
10月24日,《科技日报》以《吉林工大发明成果好科研项目多》为题,报道学校科技发展情况。
10月26日,由辊锻工艺研究所与珲春农机修造厂共同完成的科研项目“sl95连杆”通过产品鉴定,该成果填补了吉林省成形辊锻连杆新工艺的空白。
10月27日,链传动研究所王义行副教授等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链条产品CAD”通过鉴定,该成果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十一月
1990年11月,《光明日报》以《发挥人才密集、学科齐全、设备先进优势,吉林工大改革科研管理促进多出成果》为题,对学校的科研改革进行报道。
首批《青年科学家著作丛书》之一,应用理科部刘志林教授所著《合金价电子结构与成分设计》一书,由著名科学家、学部委员王大珩为本书写了寄语,学部委员、吉林大学余瑞璜教授为本书作序。
在全国第二届计算机世界奖学金评审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8725班学生杨鲲获得“计算机世界奖学金”。这是继86级学生唐延国荣获首届计算机世界奖学金后,学校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大学生。
11月5日,《光明日报》以《发挥人才密集学科齐全设备先进优势—一吉林工大改革科研管理促进多出成果》为题报道学校相关情况。
11月7日,中央电视台在《午间新闻》中报道了学校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新型卧式柴油设制造技术研究”通过鉴定的消息。
11月16日,在第二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上,学校2项成果“QM-II汽车驾驶模拟器”“汽车自动换档自动加载试验装置”分获金牌、银牌。
十二月
12月1日,学校党委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这是吉林高校中唯一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
12月7日,1990年度“国家发明奖”评审中,学校提交的“梯形系列自动加压钢板”“收割机护刃器联合锻造工艺”2项发明获奖。
12月21日,金属材料工程系何镇明教授负责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湿式硬矿大磨机衬板材料研究”通过国家级鉴定,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2月24日,由电子工程系戴逸松教授主持研制的“线材在线自动称重仪”通过鉴定,该仪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12月25日,由体育教研部和吉林省体育科研所共同承担的国家体委科研项目“短跑道速滑技术研究”通过部级鉴定。
1990年历史照片

1990年7月4日,教务处党支部荣获机关先进党支部称号,全体党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