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大事记

学科大事记

首页 > 学科大事记 > 正文

70天·70年丨1989年历史回顾

时间:2025-07-27 点击:

1955-2025,吉林大学工学学科与国同行七十载!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急需到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前沿,一代代吉大工学人以匠心铸就辉煌,用实干书写担当。为致敬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策划“70天·70年”主题活动,每日解锁一载光阴,重温学科发展的大事记,再现那些“从0到1”的突破、名师风范与学子风华!


一九八九年

一月

全国“机械制造和工艺”“电子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评估结果显示,学校机械制造和工艺专业本科生培养总平均分为92.12,名列前茅;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参评的29所院校中名列第五。

1月1日,吉林工业大学江西校友会成立。

1月4日,机械工程系丁克祥等研制的多项几何量指标简易三坐标电脑量仪项目通过部级鉴定,该仪器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月14日,金属材料工程系宋玉泉教授指导完成的“超塑变形唯象力学理论及成形规律的一些研究”荣获国家教委198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吉林省高校和机电部部属院校唯一一项一等奖。

1月19日,学校举行1988年科研工作总结大会,1988年学校科研经费突破千万元大关。

二月

2月12日,《吉林日报》报道学校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消息。

2月15日,经全国博士后管理会批准,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含拖拉机)专业、汽车专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这两个专业是全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争取留学博士和外校的博士生来校做博士后,1989年每个流动站接收两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2月20日,液力传动研究所研制的“QM-2型汽车驾驶模拟器”在沈阳市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与沈阳市科委联合组织的鉴定。

2月23日,机械工程系教师姜喜成等发明的“大客车应力蒙皮工艺及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三月

由吉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投资的吉林汽车发动机节油与净化技术检定站新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电化教学中心与汽车运用系联合编摄的电视教材《汽车电气系统》一套共七集,由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3月5日-6日,由国家教委、计委联合组成的5人专家评估组,在戴德沛教授的率领下来校对汽车重点学科发展项目“汽车动态模拟实验室”进行评估。专家组认为,学校具备建立该项目的条件,建议在世界银行货款中给予支持。

3月7日,由国家气象局下达、中国东方气象仪器公司负责,由学校和上海气象仪器厂、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共同承担的重点项目“YFY-1型有线遥测风速仪”通过鉴定,该仪器居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3月14日,金属材料工程系宋玉泉教授承担的机械电子部科研项目“超塑性胀形装置及最佳形成规律的研究”通过专家鉴定,这套装置为国内外首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3月23日,学校与大连汽车配件制造厂共同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新型卧式柴油机设计制造”技术研究,完成全部图纸的设计与样机试制工作。该成果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80年代初国家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我国公路客运大型动力方面一项空白。

3月26日,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对学校改革十年中的优秀教学成果进行评审,评选出校级优秀成果奖27项,推荐省级奖13项,推荐国家级奖3项。

由吉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投资的吉林汽车发动机节油与净化技术检定站新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电化教学中心与汽车运用系联合编摄的电视教材《汽车电气系统》一套共七集,由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3月5日-6日,由国家教委、计委联合组成的5人专家评估组,在戴德沛教授的率领下来校对汽车重点学科发展项目“汽车动态模拟实验室”进行评估。专家组认为,学校具备建立该项目的条件,建议在世界银行货款中给予支持。

3月7日,由国家气象局下达、中国东方气象仪器公司负责,由学校和上海气象仪器厂、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共同承担的重点项目“YFY-1型有线遥测风速仪”通过鉴定,该仪器居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3月14日,金属材料工程系宋玉泉教授承担的机械电子部科研项目“超塑性胀形装置及最佳形成规律的研究”通过专家鉴定,这套装置为国内外首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3月23日,学校与大连汽车配件制造厂共同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新型卧式柴油机设计制造”技术研究,完成全部图纸的设计与样机试制工作。该成果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80年代初国家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我国公路客运大型动力方面一项空白。

3月26日,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对学校改革十年中的优秀教学成果进行评审,评选出校级优秀成果奖27项,推荐省级奖13项,推荐国家级奖3项。

四月

在1989年长春市大学生排球赛中,学校男子排球队获冠军。

4月7日,机械工程系承担的机械工业委员会“195柴油机凸轮检测新技术”课题通过专家鉴定,该技术属国内首创。

4月8日,学校被吉林省绿化委员会命名为“花园式学校”。

4月15日,大学生记者团正式成立。

由汽车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与长春市自行车总厂共同研制的“锅炉热管式消烟节能装置”,通过机械电子工业部主持的鉴定。

4月24日,由学校与长春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反映学校教学科研的新闻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晚间新闻》中播出。

五月

《科技日报》对学校“改革科研管理模式”做相关报道。

5月22日,在长春市第三届发明与革新展览会上,学校有10项发明成果获奖,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其中,何树治等发明的“变结构自适应控制全集成电路三项桥全控式可控硅弧焊机”、乔秀生等发明的“QM-2型汽车驾驶模拟器”获一等奖。

六月

6月6日,经学校党委、校长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汽车动态模拟实验室。

七月

7月13日,机械工程系研究的“高速钢刀具激光强化工艺新技术”通过吉林省教委组织的鉴定,这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月27日,辊锻工艺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我国第一条“犁铧辊锻生产线”,在河北省保定农机厂建成,并在该厂召开批量生产鉴定会,该生产线布局合理、工艺先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八月

8月25日,机械工程系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超声波振动切削理论研究”通过鉴定,该项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九月

9月7日《光明日报》、9月14日《中国教育报》、9月25日《长春日报》分别在头版显要位置以《疾风劲草》《铁心铮骨》《风雨不动安如山》为题,报道党委书记李铁心事迹。

学校1个单位,10名同志受到国家、部、省级表彰。其中,金属材料工程系周振丰教授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应用理科部屈庸博副教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铸造教研室被机械电子部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称号,校党委副书记唐锁庚副教授被机械电子部授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学生处处长裴广发副教授、计算机工程系沈长妹副教授、机械工程系吴博达副教授被机械电子部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9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来学校视察,并同应用理科部学生代表座谈。

十月

10月12日,由学校和铁道部长春机车工厂共同研究设计的“160吨铁道救援起重机械”通过鉴定,该起重机可以整车起吊铁路倾复脱轨列车,填补了国内空白。

10月15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节目播放焊接教研室研制成一种新型电焊机的消息。

10月28日,由农机工程学院和吉林省农研所、吉林省公主岭播种机厂共同承担的吉林省基金项目“ZBQ-6型气力精密播种机”,通过技术鉴定会,该机技术性能指标超过国内外同类机型水平。

由农机工程学院和陕西省西安农机厂共同承担的机械电子工业部基金项目“ZBM-6型铺膜播种联合作业机”通过技术鉴定。

十一月

11月12日,全国第四届发明展览会结束,学校获金牌2块、银牌1块、铜牌4块,获奖牌总数列全国高校之首,占吉林省获奖牌总数的17.5%,金牌数占吉林省获金牌总数的三分之一。

11月15日,由学校三名青年教师和长春石棉制品厂共同开发研制的“离合器片旋转强度试验机”,通过吉林省教委主持的技术鉴定,该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1月23日,由金属材料工程系与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共同研制的课题“喷涂——铸造复合强化新工艺”通过成果鉴定,该项新工艺的研究成功填补了我国表面强化技术领域的空白,热喷涂-铸造复合强化新工艺为国内首创。

11月26日,由机械工程系研究的“喷雾器针阀体喷孔激光打孔应用研究”通过鉴定,这一高效的新工艺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居国内领先地位,孔径精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二月

由工程机械系矿机教研室和鞍钢矿山公司弓长岭井下矿共同研制成功的CQJ型“液压铲式清车机”通过鉴定,该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属国内首创。

1989年学校科研经费达到1382.63万元,是学校科研经费历史最高水平。

学报编辑部荣获三项编辑质量奖,即国家新闻出版期刊和国家教委科技司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司颁发的科技期刊编辑质量单项奖;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和省高校自然科学报学会颁发的编辑质量一等奖。

12月4日,由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委托学校开办的“现代管理研究班”举行毕业典礼,35名学员大都是厂矿企业的领导干部。

12月14日,学校和上海船舶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交通部重点课题“技术进步对运输经济增长的研究”通过由交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其他

学校有13项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加强本科教学的配套管理改革》和《开放实验--普通化学的开放实验教学法》两项成果,在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表彰大会上,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校把对青年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调查研究,大胆选拔拔尖人才,采取果断措施,破格晋升职称。

电话:0431-85095770

传真:0431-8509544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邮编:130025

吉林大学公众号

东区事务办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