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大事记

学科大事记

首页 > 学科大事记 > 正文

70天·70年丨1988年历史回顾

时间:2025-07-25 点击:

1955-2025,吉林大学工学学科与国同行七十载!从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急需到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前沿,一代代吉大工学人以匠心铸就辉煌,用实干书写担当。为致敬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策划“70天·70年”主题活动,每日解锁一载光阴,重温学科发展的大事记,再现那些“从0到1”的突破、名师风范与学子风华!


一九八八年

一月

1月3日,继续教育学院成立。

1月4日,学校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创立的工业造型设计系举行开学典礼。

1月13日,由辊锻工艺研究所和锻压教研室共同完成的《汽车前轴辊锻成形工艺研究》和《提高成形辊锻汽车前轴锻件质量研究》两项科研课题,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1月15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

二月

吉林省高校校报研究会、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1987年度吉林省校报好新闻评选活动揭晓,学校校报获奖新闻数量居吉林省高校之首。

2月5日,学校召开庆祝《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会。

2月9日,农机工程学院自行研制的“运五飞机FB-85型播撒器”获得成功,性能达到八十年代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三月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高校机电、兵工类专业教学委员会成立,学校有26人分别担任主任委员、委员。

3月1日,由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管理学院合作研究的国家重大软科学课题《沿海开放城市科技、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预测》通过鉴定。

3月16日,学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的西德申克公司生产的“计算机控制电液伺服动态加载(疲劳、随机振动)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

四月

4月8日-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工业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

4月14日,成立对外汉语培训中心。

4月28日,电子工程系研制的“采油厂联合站多通道自动检测系统”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该项研究在国内同行业居领先地位。

4月29日,农机工程学院承担的“微机程控和微机数据采集处理的拖拉机离合器试验台”研制成功,通过部级鉴定。

五月

13日,学校召开第二十六届田径运动会。

18日,材料工程研究所成立。

20日,农机工程学院研制的具有谷物脱粒、分离、清选三重作用的新型综合部件通过部级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牌奖。

六月

学校召开全国第一个本科课程主讲教师聘任会,将竞争机制恰当地引入教学领域,实行聘用单位和主讲教师双向选择,并规定按照标准学时和教学质量发放授课酬金,《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分别做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6月17日,由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下达、学校承担、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参加的《离心铸缸套用涂料及复合溶剂研究》科研项目通过部级鉴定,该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水平。

6月24日,机械工程系姜喜成等4名教师发明的“大客车应力蒙皮工艺及设备”通过中国专利局审查并申报美国专利,这是学校以法人地位向外国申请的首项专利。

6月29日,成立科教开发总公司。

6月30日,学校与上海拖拉机汽车公司联合培养的专业人才进修班举行签字仪式。该进修班招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90人,脱产学习2年。

七月

7月14日,管理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工程系同沈阳军区军事运输部共同研制的“汽车驾驶适应测试仪”通过鉴定。该成果在国内属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7月22日,农业机械设计专业(含拖拉机)、汽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当时各自领域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八月

8月20日-24日,学校有4项成果获南北方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交易大会优秀奖。

九月

9月10日,链传动研究所郑志峰教授等编著的《链传动》一书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是本届评奖中唯一获一等奖的机械类科技图书。

9月16日,社会科学部经济法(专科)专业正式设立。

9月28日,辊锻工艺研究所负责的国家“七五”技术开发项目“长轴类锻件热锻模具CAD/CAM”通过部级鉴定,该成果属国内首创。

十月

10月13日,在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初阳等发明的“变形微进给顶尖”获金牌奖;姜喜成等发明的“大客车应力蒙皮工艺”、全玉璋等发明的“齿轮刮削滚刀——凸曲面前刀面硬质合金刮削滚刀”获银牌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发奖仪式,获奖者得到国家副主席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0月20日-23日,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司及部属部分院校组成的聘用外国专家目标管理效益评估检查组对学校87-88年度聘用外国专家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在部属7所院校考核评估中,学校被评为第一名。

十一月

11月23日,压力加工专业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

金属材料工程系与机械电子工业部长春五五研究所合作研究的“低阻航弹弹体整体热旋压工艺研究”课题通过部级评审,属国内首创,具有国际水平。

11月29日,机械工程系和刀具教研室共同研究的“仪器仪表零件振动切削工艺的研究”课题通过部级鉴定,该成果属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水平。

十二月

机械原理教研室研制的凸轮廓线检测实验项目获全国机械原理课程新实验项目评选一等奖。

12月3日,由学校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创办的“应用化学(车辆化工)专业”成立。

12月6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表彰奖励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电子工程系戴逸松教授被记特等功,享受特等劳动模范待遇。

12月8日,内燃机研究所王主玉等发明的“曲柄滑块往复活塞式车用空压机”被授予1988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报道。

金属材料工程系刘志林副教授等承担的“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课题《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价电子结构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评审,这是该项基金设立以来的第一个理论评审项目,该项研究成果属国内外首创,居国际领先地位。

12月20日,由学校与长春拖拉机厂联合开发设计的“长春-51手扶拖拉机”通过了由吉林省机械电子厅主持的成果与样机鉴定会,该机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具有先进水平。

12月21日,农机工程学院拖拉机系研制的“非常规行走机-3/4步行轮”通过部级鉴定,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得到了《吉林日报》《科技日报》报道。

12月24日,金属材料工程系周振丰教授主持《蠕墨铸铁焊接新材料与工艺研究》和《高抗热烈性能镍基铸铁焊条系列研究》两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蠕虫状石墨铸铁电弧冷焊焊条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12月26日,由校汽车工程学院内燃机系刘巽俊教授等与吉林省动力机械厂联合引进开发的“R175A型柴油机”通过省级鉴定,该成果填补了我省空白,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其他

1988年学校的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陆续出台《本科课程主讲教师双向选择聘用》和《教师授课酬金制》等教学领域的改革措施,并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初步形成配套的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出台《吉林工业大学本科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立项和实施办法》,成为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指导组成员之一。


1988年历史照片

中心广场一角

机械工程系对学生学习成绩按年级公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8届学生毕业典礼

1988届研究生毕业合照

1988级新生开学典礼

1988年7月1日,表彰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大会

电话:0431-85095770

传真:0431-85095448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邮编:130025

吉林大学公众号

东区事务办公众号